WFU

2017年12月22日 星期五

中風與物理治療懶人包


在台灣,中風高居十大死因的第三名,每1000人中,就有19.4位成年人中風。但是究竟什麼是中風?為什麼一樣是中風,症狀卻差很多? 所謂的黃金半年的復健期是真的嗎?


什麼是中風

依世界衛生組織(WHO)定義,供應腦部血液的血管 阻塞或破裂,導致氧氣和營養的供應中斷,進而造成腦組織損傷,就稱為 中風。(A stroke is caused by the interruption of the blood supply to the brain, usually because a blood vessel bursts or is blocked by a clot. This cuts off the supply of oxygen and nutrients, causing damage to the brain tissue.)而依據造成的原因大致分兩類,出血和阻塞 兩種。


 中風會怎樣?

常見症狀就是突然感到 無力、手腳 臉部麻木、暈眩、走路不平衡 等。症狀是根據腦部受影響的區域,而有 不一樣 的症狀(點我了解更多)。舉個例子,我們的腦就像一間大公司,裡面有很多小部門,手、腳、說話、記憶........等,當某個部門關閉了,它所負責的工作就會停擺。


復元與重生

我們的腦和身體的其他部位一樣有 可塑性自癒能力!打個比方,公司(腦袋)的每個員工(神經元)都負責自己的工作內容(動作、講話),但是請病假(中風)的時候,可以利用職務代理(神經可塑性)方式解決工作沒人做的問題。所以只要受傷的範圍不要太大或影響到重要的腦區,大多數都會 復原,而且預後都不錯。


復健黃金六個月?

      『我的家人中風已經半年了,是不是不會再進步了?』,這是我們臨床工作最常聽到的問題之一。
      稱為 黃金六個月,是因為中風後前六個月,腦神經功能的會 自動回復 ,再外加額外的 動作訓練,所以會感覺復原很快。但六個月後,甚至一兩年間,我們的身體仍 持續 會改善!所以不要再誤會過了六個月就不會進步!


物理治療在復健什麼?

      簡單的說,就是把中風後受影響的功能 重建 回來,而且越早開始,預後越好!以物理治療為例,就是重建神經肌肉系統的動作功能,或是藉由輔具使用來彌補動作功能的不足。例如走路不穩的人,就會加強平衡方面的訓練,再加上拐杖為輔助來達到獨立行走的目的。


為什麼持續復健很重要?

      如同前面強調的,中風後六個月的進步,主要來自神經肌肉系統的 動作學習 效應。回想一下,每個人都從嬰兒時期的爬和走開始到會跑,但是經過不一樣的訓練後,我們卻能打球、跳舞、游泳......等無限多種可能,這些都是因為“持續動”才有的成果。( 點我了解更多 )


堅持

      中風、腦外傷、脊髓損傷等,都是所謂上運動神經元(Upper motor neuron, UMN)的損傷,它們的共通點就是在持續的訓練之後,依然能夠在腦部及生活功能上有所改變 !
        復健,就像跑馬拉松一樣,

跑了,不一定可以 突破 極限
          不跑,就 一定 不會 進步!




參考文獻

  1. Hsieh F-I, Chiou H-Y. Stroke: Morbidity, Risk Factors, and Care in Taiwan. Journal of Stroke. 2014;16(2):59-64. doi:10.5853/jos.2014.16.2.59.
  2. Lee, Kyoung Bo et al. “Six-Month Functional Recovery of Stroke Patients: A Multi-Time-Point Stud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habilitation Research. Internationale Zeitschrift Fur Rehabilitationsforschung. Revue Internationale De Recherches De Readaptation 38.2 (2015): 173–180. PMC. Web. 19 Dec. 2017.
  3. Seitz RJ, Donnan GA. Recovery Potential After Acute Stroke. Frontiers in Neurology. 2015;6:238. doi:10.3389/fneur.2015.00238.
  4.  Winstein et. al. “Guidelines for Adult Stroke Rehabilitation and Recovery” American Academy of Physical Medicine and Rehabilitation and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Neurorehabilitation Jun. 2016.
  5. Kwakkel G., Kollen B., Twisk J.Impact of Time on Improvement of Outcome After Stroke Stroke. 2006;37:2348-2353, originally published August 28, 2006
  6. Clinical Guidelines for Stroke Management 2017. Stroke Fundation